Saturday, September 27, 2008

北京购物篇

很意外的,这回买了不少东西。


日本休闲服装品牌Uniqlo有个绝妙的译名 - 优衣库。不仅质地优,减价商品更是超便宜。图案T-Shirt(当地人称为“文化衫”!)只需4块,Polo-T 只卖8块!到底有多好买呢?我共去了三回,而次次都有收获!

另一个满载而归的地点是潘家园旧货市场。

From beijing

其实,这名称具有误导性,我就在那买了两幅新的油画。一幅挂在公司,另幅(下图)摆在家里。

北京的书局也很好逛,一买就买了七八本,漫画、图书一应俱全,是个不错买礼的地点。

最扯的应该是老爸,竟买了两包共三公斤的小米。回家打开行李箱时还发现包装破了,使小米洒落各处,真是有点哭笑不得。

现代@北京

国家大剧院

有人戏说北京有三栋名“鸟”建筑:鸟巢、鸟蛋(国家大剧院)和鸟尿(水立方)。这回除了“奥游”北京一番,也不免俗地到了鸟蛋瞧一瞧。


国家大剧院不失为国家表演艺术的顶级殿堂。不仅外观前卫夺目,里头的装潢也是高雅堂皇。可惜少了一出吸引人的演出,让我们步入表演厅,完整地体验。
From beijing


From beijing


From beijing


From beijing


From beijing

中央电视台大楼

暂不开放。

From beijing

世贸天阶

From beijing



Sunday, September 14, 2008

历史@北京

已不是初访北京了,于是主要景点如长城、紫禁城、颐和园和天坛都没再去。

胡同

要认识北京的历史,一定少不了胡同之旅,而当中拥有众多历史景点的烟袋斜街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From beijing
用三轮车穿街走巷不仅省下好几公里的脚程,也多了三轮车夫的一路讲解。


胡同这名词有个趣味性的解释。据说,蒙古人初到北京,观察到巷子都聚在井周围,而打水时是“hu...tong...hu...tong..."作响,于是便有了这个称呼。



车夫也解释“门当户对”的由来。 门当指在大门前左右两侧的石块或石像,户对则是门楣两侧的圆柱形木雕或雕砖。门当的大小、户对的多少又标志着宅第主人家财势的大小,因而有了这个说法。
李连杰的体育母校。
一边坐着三轮车赏风景,一边听着车夫讲述的历史点滴,我们就这样的度过了一个阴凉又悠闲的中午。


From beijing

From beijing

From beijing


北京猿人

对北京猿人的兴趣一部分源于杨宗伟样貌上的相似.但这兴趣却几乎在兜兜转转的前往过程中给砸了.历经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行程,最后一段还要搭个五分钟的出租车,方才到达了北京猿人遗址 - 周口店. 若有兴趣的话,必要做好事前充分的查询,抑或与团相游才是上上之策.

From beijing

From beijing
与祖祖祖...先的合照.

From beijing
亲临课文里读过的山顶洞让老爸一圆儿时的梦想.

From beijing
望穿秋水盼车到

老爸同行后记

回忆起旅途中的各个片段,我发现最可贵的不是景点,而是旅途上与老爸难得的促膝而谈,和与老爸有关的点滴。

有一回,一位服务员叫了我一声“大哥”,老爸便笑着更正他说,“他是我儿子,应该叫声小弟吧。”我尴尬地暗笑:“老爸,虽然我知道在你心目中,你的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, 但你的儿子已三十了,样子又‘臭老’,你就饶了他吧!”

另一次,一位公交车上的售票员,叫了老爸声“老先生”,并在车子转弯时,关切地扶了一下。看着老爸历经岁月的脸和那头白发,惊觉老爸真的老了!顿时想起老爸的“小弟”之说,更是百感交集。。。


///


很开心终于能实现与老爸一同旅行的承诺。他是一个不错的旅伴。以老爸的年纪来说,他的体力还真不赖。自由旅行一路上的上上下下,走走停停,对他都不是大问题。更令人佩服的是老爸乐观的态度,几次的冤枉路和问路时遇上的白眼,他也不厌烦。他说,若不是兜了个圈,也没机会看到另一番景象。

当然老爸归老爸,旅途中还是难免有些唠叨、说教,耐心缺缺的我有时会顶嘴。老爸,你大人有大量,就原谅你这不懂事的儿子吧。=P

北京欢迎您?



这回到北京是在奥运后的三个星期,残奥的举行期间。“北京欢迎您”是京奥的标语之一。但在北京的第一天感觉却是相反的。

启程前的准备不多,酒店周围又没网吧,于是第一天便花了大部分时间在找路与找资料。可能是当天的运势差,大多数的人竟以敷衍、冷漠、甚至恶劣的态度回应,让我们兜了好几个圈。他们的基本心态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,那就是势利。店员在交易后便对人的询问一问二不知,游客服务站人员在得知我只要查询资料,而不是订购旅游团时后就开始敷衍塞责。路人就不说了,连公共交通和游客服务站人员也是如此,实在叫人心寒。

也许是转运了,或许是较会看人了,第二天起,问路就比较顺遂。虽然还是会碰些钉子,热心帮忙的人却更多。其中在各个主要去处的奥运志愿者服务站,更是帮了个大忙。



另外,值得赞许的是与新加坡相比,乘搭公交时,让位给老爸坐得人更多。这种敬老的美德确实比我们文明的多了。


总结来说,经历还是尚好的。话虽如此,还是不禁想到在奥运热情和志愿者消散后的北京,是否依然让人感到欢迎?